Monday, March 7, 2011

太白粉,生粉,马铃薯粉和玉蜀黍粉的分别

生粉与淀粉只是叫法不同 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1]玉米淀粉 Corn Starch 


玉米淀粉又叫玉米粉、粟米淀粉、粟粉、生粉,
 还有的地方管它叫豆粉(这个的确少见),
是从玉米粒中提炼出的淀粉——供应量最多的淀粉,
但不如土豆淀粉性能好。香港地区叫生粉的主要是玉米淀粉。


[2]太白粉 Potato Starch 


即生的马铃薯淀粉、土豆淀粉——家庭用的最多质量最稳定的
勾芡淀粉,台湾地区叫太白粉。
特点是粘性足,质地细腻,色洁白,光泽优于绿豆淀粉,但吸水性差。
加水遇热会凝结成透明的粘稠状,在中式烹调(尤其是台菜)
上经常将太白粉加冷水调匀后加入煮好的菜肴中做勾茨,使汤汁看起来浓稠,同时使食物外表看起来有光泽。港菜茨汁一般则惯用生粉(玉米粉)。但是,太白粉勾芡的汤汁在放凉后会变得较稀,而玉米淀粉勾芡的汤汁在放凉后不会有变化。

太白粉不能直接加热水调匀或放入热食中,它会立即凝结成块而无法煮散。加了太白粉水煮后的食物放凉之后,茨汁会变得较稀,称为“还水”,因此一般在
西点制作上多利用玉米淀粉来使材料达到粘稠的特性而不使用太白粉。

PS:注意
马铃薯粉 Potato Flour(又叫“土豆粉”)相区别,
可加热水调煮后还原变成马铃薯泥。
此外,也经常用于西式面包或蛋糕中,可增加产品的湿润感。


[3]番薯粉 Sweet Potato Starch 


也叫地瓜淀粉、山芋淀粉,特点是吸水能力强,但粘性较差,无光泽,色暗红带黑。
它是由蕃薯淀粉等所制成的粉末,一般
地瓜粉呈颗粒状,有粗粒和细粒两种,通常家中购买以粗粒地瓜粉为佳。
地瓜粉与太白粉一样,融于水中后加热会呈现粘稠状,
而地瓜粉的粘度较太白粉更高,因此,在中菜勾芡时较少使用地瓜粉,
因为粘度较粘控制。  地瓜粉应用于中式点心制作较多。


[4]木薯粉 Tapioca Flour 


木薯淀粉——又称菱粉、泰国生粉
(因为泰国是世界上第三大木薯生产国,仅次于尼日利亚和巴西,在泰国一般用它做淀粉)。
台湾地区从东南亚进口渐渐增多,所以台湾人原来叫土豆淀粉为太白粉,
现在也笼统称木薯淀粉为太白粉了。
它在加水遇热煮熟后会呈透明状,口感QQ的带有弹性。


[5]西谷椰子淀粉 Sago Palm Starch


这个我们这里不常见,但是如果我说到
西米,相信大家就不会陌生了,西米即西谷米,
是印度尼西亚特产,是用木薯粉、麦淀粉、
苞谷粉加工而成圆珠形粉粒。
西米有皮肤回天然润泽之功能。

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的许多岛屿上,
生长着一种名叫西谷椰子的树。
西谷椰子的树干粗直,含有大量淀粉。
一般西谷椰子树的寿命为20年,开花后就死去。
人们在它即将开花之前,砍倒树干,去掉枝叶,横锯成段,
每段1米左右,再纵劈为二,用刀将茎内的淀粉刮出来,
浸入水桶中,淀粉就慢慢地沉在桶底,(这就是我要说到的西谷椰子淀粉),
如果把上面的水倒掉,干燥后即可加工成大米状的颗粒,
当地居民称之为西谷米。 这就是我们平时吃的
椰汁西米露里面的西米。


[6]水晶粉 Clear Roll Cake Flour 
主要成份为玉米粉、菱粉及其它淀粉


[7]生粉 Starchy Flour 


生粉——严格讲是各种淀粉的总称呼,主要作勾芡、点心用,
北方称作团粉,上海称作菱粉生粉并不是专指哪一种淀粉,
生粉是在大陆菜谱和港式食谱中常出现的名词,多是用来勾茨的。
在大陆和香港使用的生粉为玉米粉,而在台湾惯用的茨粉则为太白粉。
生粉在中式烹调上除了勾茨使食物产生滑润的口感之外,
亦常用来做为软化肉质的腌肉料之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